
01 人活着,不要把一切看得太重了。很多感情,不是你抓,就能抓住的,很多东西,不是你争,就能争来的,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就能想通的。你越是在乎什么,什么就折磨你,你越是看重什么,什么就会失去。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得不到,而是贪图太多,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不管是人还是事,不管是情还是爱,何必太执着?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苦苦纠缠丢的是尊严,卑微强留伤的是人心。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即使寸步难行,也要坚持下去,就算风雨再大,也要勇敢闯过。因为没有人能一直陪着你,你能靠得只有自己。经历过了,你会
发表时间:2021-05-14 10:59:57浏览次数:365

以前发个脾气,牛都拉不回来。如今生个气,转眼就觉得没必要。时间渐渐磨去了年少轻狂,也渐渐沉淀了冷暖自知。年轻的时候,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惊天动地 。成熟后却学会: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最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些事,看的很清,却说不清;有些人,了解很深,却猜不透;有些理,很想不通,却行的通。总想世界纯澈,却事与愿违,总想事情圆满,却不随心愿,总想人心纯粹,却是一厢情愿......人到中年,渐渐地悟透了一些东西。记住,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宁可辛苦,也不要贪图
发表时间:2021-05-13 09:56:57浏览次数:662

人间年年岁岁,谁敢说如烟人常说,最好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半梦半醒。因为没有谁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行于浊流而保持身心的内外明彻。所以,我们选择顺水逐波的去活着。人活一世,总要在顺其自然中琢磨出些道理。因为只有这样,才算这一辈子过得不算太糊涂。记人好处《菜根谭》云:“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我们有时候要懂得善忘,善于忘记别人的坏处。将那些不幸,看成命运给予自己的恩赐,一种磨炼就是一次成长。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学会铭记,铭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帮扶过我们,给过我们片刻温暖
发表时间:2021-05-12 10:30:54浏览次数:435

什么事情都要有分寸。很多人分寸拿捏不当,总无所顾忌,势必遭人厌恶。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 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
发表时间:2021-05-11 10:24:16浏览次数:444

1、谁的生活没有委屈,一切都会好的谁的生活都少不了委屈,不要抱怨,不要伤心,不要哭泣,不要给自己徒增烦恼,怎样活着是一道难题,开心快乐要靠自己创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没人能帮你,是难是易要靠自己打拼。生活再难,也要好好整理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看看路上的风景,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踏实且努力地把每一天过好。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努力活着,才最有底气。2、谁的人生都有无奈,挺过去就好了谁的人生都有无奈,生活再难,也要咬紧牙关前行,当熬过了所有的苦难之后,就强大
发表时间:2021-05-10 14:18:55浏览次数:425

人生中,观众向来比朋友多。观众只会让人从视觉上舒服,朋友却会让你内心感动。朋友不是天天见面,吃喝玩乐、相互吹捧;而是懂你,在精神上、灵魂上支持你、鼓励你、帮助你,在你有所不足时,指正你。肤浅的人,交的是观众;上进的人,交的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只给你掌声和赞美。不要拒绝真诚的话,更不要拒绝一颗真诚的心。人与人,一场缘;心与心,一段交流。朋友,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与有品位、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关心,不需要甜言蜜语,真诚就好;友谊,不需要朝朝暮暮,记得就好;问候,不需要语句优美,真心就好;爱护
发表时间:2021-05-08 09:45:25浏览次数:477

敬天、敬地、敬自己。人活着,需要一点敬畏。何为敬畏?敬畏并非是由畏而敬。敬畏乃指由敬而生的尊重,不是畏别的,畏己之冒犯之念也。也就是说,敬畏不是恐惧,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人这一生该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毕竟,当你心存敬畏时,方能行有所止。01 敬天,相信因果的力量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因果。在佛家中,凡事皆有因果,自酿的恶果终会自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幸免的。但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不信因果,甚至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被内心的贪嗔痴所束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也许他们
发表时间:2021-05-07 11:15:50浏览次数:534

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四项都非常完满,培养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备、造福社会。很显然,“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须内外兼修。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
发表时间:2021-05-07 11:10:29浏览次数:470

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前两天,偶然翻到一个关于韩红的热门采访视频。视频中,主持人问了韩红这样一个问题:“较真儿带给你什么了呢?”韩红回答:“在艺术上较真是好的,除此之外,我并不觉得它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带给我什么优势,反而过于较真我觉得,让我会丢失很多东西。”评论区里,网友纷纷对这番话深表赞同。有人说,自己曾经因为过于较真,凡事都要跟另一半分个对错,结果摧毁了一段感情;也有人说,平时总活得像个侦探,什么都不肯放过,但是却像给自己套了枷锁,越挣扎勒得越紧,越让他痛苦。还有人说,有次跟朋友饭间闲聊的时候,因为西
发表时间:2021-05-06 11:33:13浏览次数:455

时间不言不语,在不经意间,又让我们老去了年岁。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有去无回的过程,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日复一日地奔向终点。你是否也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许多曾经的往事,脑海里逐渐清晰的回忆,开心也好,悔恨也罢,最终也只能无力地感慨一声:都过去了!又或者,你正在为当下的境遇愤愤不平,觉得如今的生活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上天对你不公,生活何其不幸!想来也是,人的一生,总难免交织着悔恨与抱怨,尤其当我们的生活并不那么如意的时候,更会用这样的情绪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以便让自己郁结的心可以得到些许安慰。可
发表时间:2021-04-28 14:56:52浏览次数:445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