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的情商,是说话有温度
作者:洞见onetong话不随口,事不随心,人不随意。网上有个提问: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有个高赞说:有“社交自觉症”的人。他们懂分寸,守界限,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深以为然,凡事有度,过则为灾。与人相处,进退有度,恰如其分是一种顶级的情商。01说话有温度作家林姑娘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五一假期的时候,她回了一趟家,陪母亲逛街的时候,遇到邻居王大妈,看到她大老远就满脸热情地迎过来,林姑娘心里暖暖的,但王大妈的话却让她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哟,有一阵子没见你回家来,现在怎么胖成这样了,看脸上这肉,怪不得听你
发表时间:2022-06-10 08:09:13浏览次数:455
莫言:够得着的幸福,才是你的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莫言在《红高粱》里写:“一人一个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鲜与不易。我们常常站在此岸艳羡彼岸的风光,却不知对岸的人也在渴慕你眼前的风景。人活于世,终归要向内求,与其羡慕别人得到的,不如守住够得着的幸福。01不必仰望别人的幸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办事途中,路过一座大山。突然,一只猛虎飞奔而来,青年害怕极了,慌忙爬到树上。老虎哪里肯罢休,拼命往树上跳,年轻人惊慌之余,不慎从树上跌落,正好掉落在虎背上。老虎受了惊,驮着青年一路狂奔。路上行人见
发表时间:2022-06-09 08:57:40浏览次数:359
那些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
那些你所担忧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作者:洞见Leyla1在撒哈拉沙漠,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的时候,它们就争相囤积草根,用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艰苦岁月。从早到晚,沙鼠们忙得不可开交,它们在自家的洞口上进进出出,满嘴都叼着草根。有一个现象却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他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分秒不停地寻找草根,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实际上,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一只沙鼠在旱季里,只需要吃两公斤草根,而沙鼠一般都要运回十公斤草根才能踏实。大部分草根最后都腐烂掉了,沙鼠还要费尽力气将腐
发表时间:2022-06-08 14:49:31浏览次数:846
莫言:做一个不被大风吹倒的人
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作者:洞见Leyla1前段时间,莫言在一则视频中,给青年朋友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他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有天推着板车,跟爷爷去荒草垫子里割草。归程途中,天生异象,一道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夹杂着雷鸣般的轰隆声,向他们袭来。莫言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回答:“是风,孩子。”爷爷的口气,平静如往常,但让小莫言没有想到的是,风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他们车上的草,很快被扬到天上去。年幼的莫言,紧紧抓住两根牛筋草,才没有被吹走。此时,他抬头看见爷爷,双手正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小褂子被风撕
发表时间:2022-06-02 09:49:12浏览次数:330
做人,要想越活越舒心,记住一点就够了
文|雪落无尘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累?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我们活在了别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是用别人的尺度,丈量自己的生活。拼命地要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最终却困住了自己。就像卢梭说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它一切更是奴隶。”深以为然,活在别人的眼里,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拔光了自己身上的翎羽。让自己不再是自己,变成了另一个模样。其实,世界很大,就像一片草地,不会因为失去你一根草,就变得失去了活泼的生命绿。所以,你只要自己重视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就行。太在意
发表时间:2022-05-31 11:34:11浏览次数:404
人活到一定年纪,别轻易回头,别盲目执着
作者:洞见Allergy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个特别的习惯,不管去哪里,都会随手关好身后的门。有一天,他和朋友去院子里散步,他每经过一扇门,都会关好。朋友不解地问:“有这么重要吗?”他说:“我们这一生,都在关身后的门。当你关门的时候,也把过去的一切,留在了后面,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了。”人活到一定年纪,别轻易回头,别盲目执着,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向前看,才会拥有崭新的生活,崭新的期待和崭新的爱。01物去不强留《庄子》有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发表时间:2022-05-30 08:25:17浏览次数:390
沈从文:爱读书的人,不会慌张
作者:洞见Atao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沈从文幼年时,性格乖张,烈性如火。后来开始读书,性格转变,温柔如水。他曾写道:“读书愈多,我的性格愈像水,在天可作云雨,在地可为河海,任大风如何吹皱,始终淡然处之。”爱读书的人,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刻,面对生活的刁难,也不会慌张。01读书,打开自己看过一个哲理故事:一个年轻人,被困在一个房间,面前有一扇紧闭的大门。他使尽浑身力气也打不开,灰心丧气的他只能祈求上帝为他脱困。上帝如愿降临,却只丢给他一本书。他问到:“我要的是钥匙来开门,书能开门吗?”上帝回答:“想
发表时间:2022-05-30 08:21:18浏览次数:385
中年以后:绝情一点,冷淡一点,自私一点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悦人者众,悦己者王。作家雪小禅说: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年轻时我们习惯向外寻,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到头来委屈了自己不说,反而收获的是冷漠与怨怼。中年以后,逐渐活明白了,人生最紧要是取悦自己。付出有尺,热情有度,才能赢得尊重与真心,活出自在与洒脱。01绝情一点,永远不要对人太好。曾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中年以后,你有哪些最深的领悟?”有人回答说:“茶不要太浓,饭不要太饱,永远不要对人太好。”经历越多便越明白,真心不一定能换来真心,你的好换来的更可能是得寸进尺。网友老曹在微博上分享过自
发表时间:2022-05-27 08:40:35浏览次数:325
真正靠得住的人,往往自带一种安全属性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作者:洞见·yebo《史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末时魏国人张耳与同乡陈余,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生死兄弟。后来,张耳遭遇秦军围困,危机关头,陈余却拒绝出兵援助。从此以后,两人便渐行渐远,由刎颈之交变成陌路人。生活中,多少朋友,遇见时以为是一辈子,可走着走着就彼此离散。最终,能陪在我们走下去的人,寥寥无几。那些真正长久的感情,都始于相互契合的三观,终于彼此信赖的人品。成年人最好的关系,不过是:相处合得来,遇事靠得住。1相处合得来民国时期,林徽因和冰心都是年少成名的大才女。
发表时间:2022-05-27 08:36:33浏览次数:365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
作者:洞见muye勿以身贵而贱人。清华大学在举办110周年校庆时,曾有一张照片上了热搜。照片里,这个西装笔直,脚踏破旧自行车的人,是连续12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钱教授是耶鲁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2002年,钱颖一带着很多经济学教授一起归国,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执教。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功成名就的人,代步工具却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张照片被路过的清华学子拍下,传到网上后,很多人都被钱教授低调的出行方式圈粉。让我想起一句话:“见过更
发表时间:2022-05-26 09:00:39浏览次数:353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