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从不代表无能,而是暗蓄力量
作者:洞见·念念屈身守分,以待天时。《贾谊论》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读三国史,你会发现,刘备的人生正印证了这个道理。刘备深谙低调隐忍的处世哲学,于乱世中突起,花甲之年实现年少的抱负。正所谓,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当一个人甘于把自己放得很低时,就是他真正变强大的开始。01人在年轻时都会有一段意气轻狂的时光,刘备也没能免俗。中平五年,刘备因在两次镇压叛乱中立下战功,获封安喜县县尉一职。可没过多久,朝廷就下令要淘汰凭借军功当上官吏的人。得知消息,刘备特地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情,
发表时间:2022-05-16 09:40:29浏览次数:422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
作者:洞见Atao守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醒世恒言》里讲:“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经历得越多,越会明白:话多,是麻烦的起点,多事,是灾祸的根源。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收敛自己的言行。01见人少说话俗话说,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人生在世,言语需谨慎,行动莫轻浮。稻熟低穗,人熟低声。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知节制,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无知。知乎网友@ali刚入职场时,每次去谈业务,一见面就夸夸其谈,以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热情,可签单量却很少。因为客户觉得他说话没个把门,感觉他不靠谱。长了教
发表时间:2022-05-13 09:47:25浏览次数:416
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展望你,这就是生活!
作者:辛东方“你拥有的,未必是别人羡慕的,你在羡慕别人这样,或许别人更羡慕你那样,风光的表象背后可能并不尽如人意,有时,眼见并不为实。生活啊,你羡慕别人,别人羡慕你,痛苦谁也看不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痛苦变得更少!你羡慕别人拥有的,可你却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知足当下,就可以活得更快乐。”你羡慕别人的诗和远方,别人羡慕你的富甲一方;你羡慕别人的潇洒自由, 别人羡慕你的美丽俊俏。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相互羡慕,相互觊觎。然而,人们只看到别人表面的风光,却看不到背后的沧海桑田。真实的人生比想象的生活残
发表时间:2022-05-12 11:55:38浏览次数:337
14年了,汶川地震又一年
致敬重生,祝福汶川!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那一刻山川破碎举国悲恸张由琼 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又是一年5·12又一年过去汶川地震14周年了这一年时光改变了什么?地震时失去右腿的她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2008年汶川地震中15岁的王睿与死神擦肩而过十余年来她奋力挥拍,与命运搏击2021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团体TT6-8级比赛中由茅经典、黄文娟、王睿组成的中国队以2-0击败荷兰队夺得金牌王睿手握东京残奥会金牌。 王睿供图2008年王睿在废墟下被掩埋十多个小时后获救但
发表时间:2022-05-12 11:33:32浏览次数:435
最高级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大道至简,成就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他放下过什么。”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不断拿起,又不断放下的过程。唯有懂得断舍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让心解脱,轻装上阵。真正的聪明人,都学会了整理自己,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01整理房间,舍繁杂。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我的生活一团糟,要怎么去改变?”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当你陷入苦恼,对眼前的生活一筹莫展时,就去打扫屋子,从最小的事情做起,开始改变。”演员刘涛曾遭遇了一生中最难的考验,老公投资破产,郁郁寡欢
发表时间:2022-05-11 20:04:45浏览次数:460
与任何人交往,分寸不可失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人心隔肚皮,内外两不知。曾有读者问作家连岳:成人世界有哪些需要遵循的社交法则?连岳老师回答说:对他人的私事不关心、对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为人不要太张扬,处世不要太热情。归根结底,与任何人交往,分寸不可失。自来熟、过分热情、交浅言深,都是一场社交灾难。01越是自来熟,越会自来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很大的阅览室,阅览室刚开门的时候,只有一位读者在里面,心理学家就走过去坐在他的旁边。后来陆陆续续进来了人,心理学家便挨着每个人坐了一次。结果证明,所有被试探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忍
发表时间:2022-05-10 13:01:33浏览次数:317
到了一定年纪,拼的是扛事能力和自愈能力
到了一定年纪,发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到最后,拼的往往是一个人的扛事能力和自愈能力。谁能扛得住生活的刁难,谁能够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心中依然能开出一朵花,便是生活的胜利者。做一个能扛事儿的人,首先是遇事不乱,不随便发脾气。成年人面对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家庭、工作都需要统筹兼顾,只有保持稳定的情绪、冷静的头脑,才能不乱于心,洞察全局,审时度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所以,保持情绪稳定,是一个能扛事儿的人所需要的必修课。情绪失控、发脾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自己乱了,从而判断失误,做出错误
发表时间:2022-05-09 17:05:03浏览次数:327
母亲节 | 致敬所有母亲!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是超人只要有任何困难叫声妈妈就能解决那时候您陪我吃早餐、送我上学哄我哭,逗我笑倾其所有温暖我那时您的梦想就是希望我健康成长那时候的她,像一只大大的袋子里装的就是我她每天小心呵护着口袋里的宝贝生怕宝宝受到一丁点伤害一到家就化身做丰盛的饭菜饭后,扮演我的听我唱一首歌,看跳一个舞不管我怎么表演她都会笑着鼓掌
发表时间:2022-05-08 11:50:47浏览次数:549
闹中取静,孤独最能铸灵魂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作者:洞见·fly民国时期,广州忠爱路有一座茶楼,叫“妙奇香”。茶楼老板,是清末时期的秀才,为了招揽生意,他在茶楼上设了一句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只要有人能对出下联,当天消费将被免单,而且以后每次来,均能享受优惠。各地风雅人士,闻声而来,可两个月过去,依旧没人能做出满意的下联。后来,一位客人风尘仆仆来到这里,见到这上联,旅途劳顿立消,立马挥笔写道: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众人听完,竖起大拇指,无不拍手叫绝。人这一生,为名忙,为利忙,吃遍了苦
发表时间:2022-05-07 13:42:19浏览次数:343
该放的放,该忘的忘
作者:洞见onetong人最强大的时候,是放下的时候。很赞同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但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人生之事,无非因缘遇合,荣辱得失,全在我们的心境。让我们痛苦的,其实是我们自己。01看不透从前,有 一位年轻人因为失明而痛不欲生,他找到神医,询问治好眼睛的良方。神医告诉他,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双眼便能重获光明。年轻人于是日夜弹琴,还没弹断一千根琴弦,他早已沉浸于琴声之中,再也不为自己看不见而伤心难过。他这才明白,神医治的不是眼
发表时间:2022-05-06 20:59:26浏览次数:354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