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
发表时间:2021-09-17 10:31:29浏览次数:887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自立秋以来,北京已经历了多次的降水天气,进入处暑节气,大家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逐步加大,有的人忙着“贴秋膘”,有的人则感冒咳嗽老往医院跑。那么如何做好秋季养生呢?早睡早起 积蓄能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此外,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
发表时间:2021-09-17 10:15:39浏览次数:457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
发表时间:2021-09-17 10:12:04浏览次数:756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的来历中秋,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上
发表时间:2021-09-15 15:25:13浏览次数:426
【山西拟禁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近日,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公墓管理费、殡仪服务价格、殡葬市场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征求意见稿提出,殡葬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公益惠民、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的原则,革除丧葬陋习,树立绿色文明丧葬新风。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要求禁止向火葬区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但是向省内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居民销售土葬用品的除外。 要求禁止建设
发表时间:2021-08-24 09:15:10浏览次数:410
马上就要到端午了,有3天的小长假,过了这个节假日,再想长时间的好好玩玩,就只能到国庆中秋了。在很多地方,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要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今天小编就盘点下端午的8大习俗。包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
发表时间:2021-06-02 15:17:01浏览次数:527
清明,原本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五位,在立春过后大约两个月,按公历固定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按农历则在二月下旬和三月的上、中旬梭动。古人是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节气的,“斗指乙”(正东偏南方向)即为清明,按照天文学的知识,是地球位于黄道经度15度位置。到了清明这个季节,应该是晚春时期,万物皆醒,万象皆新,处处莺歌燕舞,一派春暖花开,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春和景明,这就是这个节气称为清明的来由。提起清明,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那一首诗。诗的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清明时节
发表时间:2021-04-04 14:32:44浏览次数:67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殡葬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目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就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工作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反弹风险丝毫不能忽视,统筹做好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和群众祭扫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
发表时间:2021-03-22 19:41:15浏览次数:523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早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按中国传统民俗,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南北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
发表时间:2021-02-26 11:44:13浏览次数:691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计生。受访者供图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10月29日,2020年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交流会闭幕,会上公布中殡协首次面向全国征集的生态安葬设计的优秀创新案例。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计生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每年逝世人口近千万,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殡葬将成为社会加重关注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具体实施意见,未来“节地生态安葬”将会是什么样?首次全国征集生态葬创新设计为支持和响应节地生态安葬推进,创新探索公墓新形式,去年,中国殡葬协会首次发起创新生态安葬系列征集活动。
发表时间:2020-10-30 15:46:20浏览次数:937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