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之九:《中国的清明节》

发表于2021-04-04 14:32:44 | 670次阅读

清明,原本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五位,在立春过后大约两个月,按公历固定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按农历则在二月下旬和三月的上、中旬梭动。古人是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节气的,“斗指乙”(正东偏南方向)即为清明,按照天文学的知识,是地球位于黄道经度15度位置。到了清明这个季节,应该是晚春时期,万物皆醒,万象皆新,处处莺歌燕舞,一派春暖花开,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春和景明,这就是这个节气称为清明的来由。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那一首诗。诗的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雨纷纷”,接着笔锋一转,用“欲断魂”三字非常形象地刻画出清明时节人们出行的心理特征。那么人们为什么“欲断魂”呢?原来,人们在清明这个时节,要出游踏青,当然要寻找喝酒的地方,所以放牛的孩子,把手一指,那远处的“杏花村”就是喝酒的去处。于是,“杏花村”,与“杜康”、“白云边”就成为中国因诗得名的三大名酒之一。

不过,现在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清明就不仅仅是提示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一个节气,而更重要的是,清明成为深深融入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一个人文节日。大概是2008年,国家把清明、端午和中秋列入法定节日,所以形成了现在的清明文化。

虽然踏青也是许多人在清明节前后选择的一种活动,但清明文化的核心还是扫墓。扫墓大致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家族、家庭为单位的祭奠先祖活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做清明”,即上坟插花、挂纸、烧纸钱、烧香、放炮和跪拜。现在有的地方提倡移风易俗,在墓前摆放一盆鲜花,扫一扫墓碑上的灰尘,重温一下故人生前的情景,以此祭奠亲人。甚至还可以在网上祭祖,总之是要表达对家族先祖的缅怀之情。还有一种扫墓,是从民族和国家的层面,祭奠中华民族的先祖,祭奠为民族和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们,又称为公祭。其中最受关注的有黄帝陵的公祭,以及对革命先烈的公祭。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史记》中有“黄帝崩,葬桥山”之说,因此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或“中华第一陵”、“华夏第一陵”。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后,黄帝陵成为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首选。黄帝陵保存着各类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传说黄帝亲自栽种的柏树,距今有五千多年。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可以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标识,所以现在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在这里举行国家公祭,海外的炎黄之孙也有很多专程赶来参加。

清明节,各地还要举行许多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比如到南京中山陵祭奠革命先驱孙中山,到各地烈士陵园祭奠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就是为烈士们扫墓,寄托对他们的哀思。

今天,清明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到清明节来临,大家相约而行,差不多与春节一样又是一次全国人员的大迁徙。人们不免要问,清明这个自然的节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样演变成人文社会的清明节呢?现在还没有社会学家给予非常明确的解释,不过有人认为,可能与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有关,还与寒食节和上祀节有关。

按照考古的研究,人类最原始的信仰就是两个,一个是信仰天地,一个是信仰祖先。古代人死后,非常讲究安葬的方式,有钱的就搞大型的墓葬,没有钱的就搞一个小土堆,也就是常说的坟冢。每到一定的时候,家人就要到墓地看一看,添一抔土,烧一柱香。而到了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正是祭奠先祖的好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因此,祭扫、缅怀与追思就成为祖先信仰的一个不变的主题。


历史上,清明节在形成的过程中,还融合了所谓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两个已经完全消失的节日。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晋国的介子推,他在陪同晋国公子重耳一起逃难的时候,一次重耳有三个月没有尝到肉味,介子推在自己的臀部割下一块肉,让公子终于开了一个荤。但是后来重耳当上国君,加封有功人士,却把介子推忘记了。等到想起来,介子推却跑到山中,不肯接受国君的赏赐,国君叫放火烧山,想逼他出山,但介子推居然被烈火烧死也不愿意出山。为了纪念他,晋国国君下令全国在清明的前一天禁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在汉朝以前,对寒食节要求非常严格,但这显然有违人们的生活规律,汉朝以后就慢慢地取消了。

上巳节原来规定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干支纪年法的每天都用干支表示),后来固定为三月初三,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三月三。这一天,人们要到郊外春游,到河里洗浴,以祈福消灾。所以晋代的著名学者陆玑有诗“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不过,上巳节的习俗到宋朝以后便销声匿迹。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都慢慢地融合到清明节这一个节日之中。

去年的清明节,武汉还没有解封,全国各地都取消了清明的祭拜活动,只是国家举行了一场对因新冠去世人们的悼念大会。今年,清明节又恢复了往日的气氛,扫墓的扫墓,祭祖的祭祖,踏青的踏青,旅游的旅游,中国人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的清明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理念,礼敬祖先,怀终追远,踏青郊游,接近自然,恐怕这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节日。我为此骄傲无比。

老鲁于辛丑年清明日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
相关资讯
2023-01-05 12:56:43
2022-12-30 10:29:03
2022-12-22 09:25:46
2022-12-21 09:53:45
2022-11-22 0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