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ciyu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法学教授罗翔谈过一件往事。上大学的时候,他特别讨厌他的上铺,因为这位舍友睡觉总是翻来覆去,而且呼噜声阵阵,吵得他不得安宁,因此他心里产生了不少恶毒的想法。但他后来才发现,自己才是宿舍呼噜声最大的人。他的上铺之所以辗转反侧,只是被他的鼾声吵得睡不着觉,但是不好意思叫醒他。就如罗翔所说:道德判断,永远要先己后人。愚昧的人,永远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真正成熟的人,观心自省,对自己多一分审视,对他人少一分苛责。01自反,强大自己。顾长卫执导的电影《立春》里,心高气傲的黄四
发表时间:2022-11-15 13:51:16浏览次数:343
再多的鸡汤,也比不上一张钞票的安全感。作者:洞见Leyla前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过去的三年,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人总结了以下四点:1. 你得有套房,要不然隔离的时候连待的地方都没有;2. 你得有存款,失业了至少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3. 躺在家里没有想象中舒服,因为没有收入你会焦虑无比;4. 社会越发展,黑天鹅事件越多,你要有对抗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其实说到底,就是四个字:你得有钱。钱,不仅能够带来尊严、体面,更是一个人的行走于世的底气。人生后半场,要想在金钱上自足,那么赚钱要狠,花钱要省,
发表时间:2022-11-14 15:38:55浏览次数:404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方面获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中医训诂学家钱超尘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11日18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公开资料显示,钱超尘1936年3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及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医文献研究分会、中医文化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清任研究会主任委员等。钱超尘从
发表时间:2022-11-14 15:19:45浏览次数:608
11月13日晚,钢琴家郎朗发文悼念,他的恩师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朱雅芬逝世,享年94岁。郎朗表示,“自己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此刻悲伤的心情!”△郎朗与恩师合影(图据郎朗微博)郎朗写道:“朱老师在她94年的人生旅途中,播撒了无限的音乐的种子,我从记事开始朱老师就是我的老师,她是一位最伟大、最有爱、最无私、也最懂我的老师!她不仅启蒙了我,更指引了我人生的道路,在我每一个关键的时刻或人生的路口,她都陪伴着我;她不仅是一位钢琴老师,更是我最亲最爱的亲人!退一万步说,如果我只能选择
发表时间:2022-11-14 15:16:45浏览次数:241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尽力而为是态度,量力而行是智慧。01作家李筱懿曾分享过一个故事。她有个朋友的亲戚生病了,听说她认识一位不错的医生,便托她帮忙介绍给自己的亲戚。其实她挺为难的。因为医生是她的熟人,帮助自己是出于情分,但“朋友的亲戚”这种关系,在这中间拐了两道弯,不合适开口请求帮忙。最终,她架不住朋友的请求,还是去求了医生。结果,朋友的亲戚嫌弃医生不够热情,不断地抱怨。朋友又觉得李筱懿帮忙没有到位,心生怨念。经过这件事情,李筱懿反省道:人应该常做举手之劳,但不必踮起脚尖帮人。总是对别人的事情大包大揽,到头
发表时间:2022-11-11 14:19:19浏览次数:425
香港资深演员余子明在11月10日逝世,终年78岁。其子余天佑于10日下午在社交平台上公布死讯,留言“爸,一路好走”。 余子明年轻时曾当过记者,负责撰写新闻报道与电影评论。20世纪60年代,他通过歌唱比赛进入演艺界,并在1976年加入TVB,成为长寿综艺节目《欢乐今宵》的固定演员。 自20世纪90年代起,余子明出演了大量电视剧。据港媒统计,他参演的作品数量近200部。余子明大多数角色戏份并不重,却非常深入人心,包括《封神榜》中的姜子牙、陈小春版《鹿鼎记》中的澄观大师、《寻秦记》中的邹衍、《金枝欲孽》
发表时间:2022-11-11 14:11:25浏览次数:285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9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王潇潇)11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我国光电子信息领域著名专家、“武汉·中国光谷”首倡者、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黄德修,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8日20时45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 黄德修教授193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1991年晋升为教授,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发表时间:2022-11-11 13:55:17浏览次数:253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杨叔子,1933年9月5日出生于江西湖口,1952年至1956年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和华中工学院,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公派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先后在江西省南昌一中、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杨叔子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及其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推进
发表时间:2022-11-11 09:51:13浏览次数:228
作者:洞见·苏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最近读到刘润在《底层逻辑》中的一段话,感触颇深。他说,现实中人往往拥有三种心态:第一种是鸡的心态,就是“你一定要输”;第二种是雀的心态,就是“我一定要赢”;第三种则是鹰的心态,也就是“我们要一起赢”。拥有鸡心态的人,心胸狭隘,见不得别人好,可以为了打败对方而不择手段,结果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拥有雀心态的人,虽然没有损人不利己,但目光短浅,陷入了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的短视思维,最终发展也有限。而拥有鹰心态的人,目光高远,不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不困于当下的点滴得失,深谙
发表时间:2022-11-10 15:15:58浏览次数:348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曾钊新先生,于2022年11月6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5岁。公开资料显示,曾钊新于1937年2月生于湖南汝城,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历任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主任,中南工业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等。曾钊新先生是我国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在人的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领域亦有突出成果,是当今中国伦理学研究领域最具思想
发表时间:2022-11-10 15:04:34浏览次数:216
本周热点
梨花风起,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清明的祭祀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新的祭祀方式不断涌现,以其环保、节约、文明等优点,受到各方的赞赏与支持,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文明风气,以更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时节,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守护,让我们在保留其核心人文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充分融合,将中华民族追忆故人的情感融入血脉,不断丰富清明节的深刻内涵。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正逐渐成为弘扬优良传统、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月16日,上海京剧院发布讣告,著名戏剧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晚上11时05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遵从国家相关规定和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追悼仪式。马科。 图来自上海京剧院马科1930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2岁进入夏声戏校科班学习京剧表演,主工武生,得刘仲秋、郭建英、钱宝森、李盛斌等名家指点。1949年随校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后并入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京剧院。1954年,马科被周信芳大师钦点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吴江龙珞珈山又失一位大师!1月13日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茆智院士祖籍江苏南京,1932年9月出生于江苏。1950年至1952年在南京大学水利系学习,1952年至1953年在华东水利学院水工结构系学习,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57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58年至1992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至199
郭宏安(1943-2023) 来源:澎湃我国著名法语文学专家、翻译家郭宏安于2023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郭宏安,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5至197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研究颇深,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翻译,译有《墓中回忆录》《红与黑》《恶之花》《局外人》等多种名著,其中《加缪文集》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
作者:洞见ciyu希望从来不会抛弃乐观者。跨越山海,终见美好。过去一年,我们在疫情中艰难前行,直到曙光初现。过去一年,也许工作不尽人意,经历着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许生活进入低谷,我们默默忍耐。但没关系,终于都翻篇了。再凛冽的寒冬,都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将至,随着鞭炮声,旧岁的种种伤痛,将被除尽。跨越年关,让我们共赴美好。01清空负能量,2023年重启希望。在2022这一年里,因为疫情,因为变局,生活一地鸡毛,日子千疮百孔,心中满是苍凉。我们像打地鼠一样,刚按下一个难题,又有新问题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