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2022年悄然而至。
网上有个话题:“新的一年,如何遇见更好的自己呢?”
评论区有一个答案,印象深刻:
“投资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
投资自己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持续投资,我们会不断绽放,遇见更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投资自己呢?
可以从“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讲的这三个方面做起!
1. 坚持阅读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惟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书,就如攒钱,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效果,于长远处却有大收获。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朱文公(朱熹)曾说: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
读书,为求知,为穷理,为了解过去,更为优于昨日的自己。
人最应该做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投资自己最重要的莫过于投资自己的思想,读书恰恰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读书,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
读书的意义,在于从别人已知的经历中获取经验,减少自己走弯路的可能。
稻盛和夫先生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工作多忙,都见缝插针,在工作的间隙读书。不管夜里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户喝完酒之后,回到家也一定会读书。
他说:
“许多人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能挤出不少读书的时间。哪怕只读上短短几分钟,我们也能体会到心灵被打动的感觉。”
的确,每个人所能体验和经历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
在平日的实践所带来的经验之外,读书能提供知识补充,有帮助梳理个人经验的效果。
通过阅读,我们还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通过阅读,我们还能够反省自身,和过去的伟人们共同创造出自己别样的人生。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经历也大不相同,书中的那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道理都是能快速滋养我们的养分。
书中的世界那么大,只要翻开书页,就能感受思想的激荡与火花。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每一本书都像一扇任意门,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决定。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增长人眼见,丰富人内在。
肚子里有真才实学,自信也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就是他脚下书本的厚度。
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种内在蓄力,帮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
2. 拥有正向的思维方式
在一次发布会上,有记者采访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稻盛和夫先生毫不迟疑地回答:“思维方式。”
后来,他在其著作《干法》中具体解释了这一说法:
“在我看来,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这个公式中,热情和能力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分到100分,但思维方式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
一个人想要成功,热情要高、能力要强,这当然是必需的。
但是,如果存在一个能够大幅度改变人生的决定性要素的话,那就是思维方式。
因为不管热情和能力有多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数,一切都是负数。”
这就是著名的京瓷定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方式。
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也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从本质上救赎自己的命运?
有个高赞回答是:
“人的命运往往为思维方式所左右,只有勇于跳出原来的格局,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路上遇到的难题,才能真正救赎自己的命运。”
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那么,怎样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2022年充满能量呢?
稻盛和夫先生说:
首先要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其次要具备能和他人一起工作的协调性;
性格要开朗,待人接物时,要抱有肯定的态度,且充满善意、体谅他人、温文尔雅;
态度要认真,要正直谦虚、努力奋斗;
不自私自利,不贪得无厌,学会知足,懂得感恩……
3. 心怀善念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
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
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稻盛和夫先生讲学时经常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
他曾向大家介绍过安冈正笃先生著的《命运和立命》这本书,这本书对年轻的稻盛先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中说: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我们的一生。
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幸运。
有时候,善良不会马上报答我们,但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候,它会变换一种方式降临,让我们感受天道的善意。
稻盛先生非常相信因果报应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也一直努力践行这个法则。
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他的信念。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方向转变的最佳方法。
在哪里付出,就会在哪里看到结果。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乘风破浪!
共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