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贻(历史学家曾被誉为“美国通”)

总共 311 人次访问
创建于2018-11-11 12:58:08
登录移动馆
刘绪贻
生于:
1913年05月13日
逝于:
2018年11月10日
性别:
籍贯:
未知 中国 湖北 黄陂县
已离开:
6 44
7周年忌日:
剩余 321

生平简介

刘绪贻

刘绪贻(1913513-20181110日),男,湖北省黄陂县人。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获社会学学士。1947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著名美国史专家,主编并撰写多卷本《美国史》并与人合著多种美国史研究专著,著有《中国的儒学统治》、《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等著作。

201811101050分,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

人物生平


刘绪贻

1913513日,刘绪贻出生于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 [2]  5岁读书,念过私垫和小学。其间,有时囚家贫辍学助耕。

1929年,考入湖北省汉阳十二中。这时,他已意识到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的紧密联系。“九一八”事变时,他毅然在汉口《正义报》上发表《饲虎》一文,辛辣讽刺国民党的对日投降退让政策。并和同学发起组织义勇军,接受正规军事训练,俟机赴前线抗日。

1932年,考入湖北省立高级中学。翌年考取清华大学学习社会学,成绩优秀。

1940年,毕业后在重庆工作4年,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1945年初,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继续学习。

1947年夏获硕士学位。 19479月,刘绪贻由美返国后到武汉大学任副教授,讲授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在教学中,他将李达撰写的《社会学大纲》列为学生的必读参考书,以宣传马列主义。同时,他用很大精力从事写作。仅1948年,就在报刊上发表有关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章25篇,揭露了旧社会和国民党政府的落后和腐败,要求实行“人民自己作主的真正民主”。这些文章引起中共武汉市地下市委的重视,并派人和他接触。于1949年初发展他参加地下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教育协会,任该会武汉大学分会教授支部书记。

建国后,他被选为武汉大学协助接管委员会主席,后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代秘书长。·

1953年,刘绪贻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工作需要,他曾离武汉大学从事过二段实际工作。

1964年,又回武汉大学研究美国史,并从1972年起参加译校《芬兰史》(上,中,下3册),《中东简史》(上、下两册)和《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中古部分)。

1979年,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与杨生茂教授共同主编6卷本《美国通史丛书》,并任第5、’6两卷主编。

1990年为止,他主编并参加编写的专著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参加主编专著有《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他主编的《美国现代史丛书》已出3种,他主持译校的美国史著作已出6种,还有1种即将出版,他发表的美国史及世界史论文和其他文章共32篇。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部分是他对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其中有的观点已为国内广大读者所接受。他被列入美国《国际美国学专家姓名录》。

人物轶事

1.因恋爱耽误学业

15岁的时候,考入了省立武昌高级中学。湖北省当时有一个规定,中学毕业要全省会考,要考三年学到的东西。临近毕业的时候,毕业班的同学们自动组织了一个“湖北省高中毕业同学联合会”,刘绪贻被选为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的代表,刘绪贻的老伴当时是湖北省女子高级中学的代表。他们俩因此认识,慢慢产生了感情。

 

刘绪贻

因为刘绪贻父亲在刘绪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世了,1935年刘绪贻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但是没有钱去。刘绪贻的老伴病了没有考。刘绪贻就进了南京国民党办的一个军需学校。刘绪贻老伴后来进了一所中学代课,她不喜欢一个国民党的军人。刘绪贻当时在这所学校不管是什么都在前列,由于这个军需学校每一届的头几名都要送到德国留学,刘绪贻的表现很好,颇有机会。

当老伴表示不喜欢一个国民党的军人的时候,刘绪贻在日记里说到此事情,其班主任是一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偷偷看了刘绪贻的日记并对刘绪贻说,如果你擅自离开,国民政府就要通缉你。但是没有办法,在一个周日,刘绪贻偷偷离开学校,溜回了武汉。 后来,国民党真下了通缉令通缉刘绪贻。

刘绪贻跑回武汉以后,找了一个同学,住在他家帮他没有考取高中的弟弟补习,同时进行复习准备。由于清华大学每年有10名公费生,要求报名时说明是考公费,并取得前15名的成绩。结果刘绪贻考取了清华的公费并同时被武汉大学录取,刘后利的弟弟也考取了高中。这时,刘绪贻老伴的病也好了,到武汉来考武汉大学。发榜的时候,他们的名字排在一块,同时被武大录取,她的同学就说他们俩是天作之合。

19369月,刘绪贻进入了清华大学。老伴在家是大女儿,她有一个思想,就是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弟弟妹妹。她偏于理智,刘绪贻有浪漫的情绪,对感情生活方面的要求比她强烈。她觉得我现在应该好好读书,不要光谈什么爱情。 结果,刘绪贻害了相思病。因为有时候距离产生美感。她越让我不接近,刘绪贻越发想她。本来我的数学特别好(后来留美也是这样),因为刘绪贻一天到晚包括做梦都想到她,结果化学和微积分不及格,把公费也丢了。

由于老伴老不回刘绪贻的信,1937年的学年考试一结束,刘绪贻就从北京赶回了武汉。结果她因病回老家,刘绪贻没有见到她。刘绪贻就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活。到1937年开学的时候,“七七事变”发生了,清华、北大、南开在长沙组织了一个临时大学。刘绪贻也没有钱去,刘绪贻希望老伴病好了来见他,就在武汉大学外文系借读了两三个月。

2.与陈达先生“别有渊源”

1938年年初,经人帮助,刘绪贻在一所小学代了两个月的课,挣到了去西南联大的路费。之后,刘绪贻经过越南、香港,辗转来到了昆明,进入西南联大。1938年下半年的时候,西南联大的文学院在云南的蒙自县,理学院、工学院就设在昆明。从5月到8月,刘绪贻在蒙自读了几个月的外文系。8月份,文学院、法学院搬回了昆明。到三年级的时候,刘绪贻进了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当时的系主任是陈达,教授有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著名社会学家。刘绪贻读社会学系以后,成绩非常好,上费孝通先生的课考试是全班第一,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社会学系主任陈达先生有学问,但讲究塌实,讲究实证,不喜欢空谈。他做人也是这样,所以讲课的时候正襟危坐,按照准备的提纲字斟句酌地讲。非常之枯燥,没有一点乐趣。所以,同学对他讲课有些意见。刘绪贻说:你每个星期上课三次,需要六个小时,我从宿舍走到教室需要一个小时,加上上课,需要9小时。一个学期以18个星期计算,需要160个小时,假如把你的讲义和讲课内容发给我们,我们用一天的时间看完,拿点时间读别的书不是更好吗?陈达先生脸色就变了,气得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才说,照你这个说法,办这个大学就没有什么用了。刘绪贻说:这正是我一再考虑的问题,我问过了吴文藻先生、潘光旦先生,他们也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生气地说,恐怕比吴文藻先生、潘光旦先生再高明的人也答复不了你这个问题。刘绪贻后来一想,其实只要他平心静气,对为什么要办大学是能说出一番道理的,只因为在气头上,所以没有正面答复。当时,同学们都为我担心得不得了,我说他是一个大学者,虽然一时很生气,但是不会放在心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胸襟很阔大的人,刘绪贻的课程论文他给刘绪贻打了95分,学年考试的时候全班第一。

3.被迫加入国民党

陈达介绍刘绪贻到经济部的资源委员会,但这里离老伴工作的地方很远。结果清华的同学把刘绪贻介绍到经济部的平价购销处工作。后来,他们就在重庆结了婚。但是,刘绪贻不太满意这个工作。就进了国民党政府社会部社会福利司劳工福利科,清华的一个同学在这个科当科长。 刚去不久,这个司有两个年轻人被国民党抓走了,据说是有共产党的嫌疑。 所以,部长在几天之后宣布,凡是想留在这里工作的人都要加入国民党。刘绪贻就被迫参加了国民党。入党介绍人就是部长跟副部长,他们两人都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经他们介绍入党的都是特别党员。解放后审干、肃反的时候,刘绪贻才知道这些事情。

国民党的经济部有两个大机关,资源委员会是管国营企业,工矿调解处是管私人企业。刘绪贻到工矿调解处从事的是工矿统计工作,统计生产数据。

当时电灯泡生产比较少,市场上很难买到。不料,有一次蒋介石要看一看。他看了刘绪贻搞的这个统计表以后,就批评翁文灏。统计组组长也是清华同学,后来他告诉刘绪贻,蒋批评翁以后,翁又批评说,做这个表的人(就是刘绪贻)怎么这么笨?在生产电灯泡的数字后头加一个零,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当时部里有一些贪污的传闻,刘绪贻就把这些传闻写了一个告状信匿名寄给了《大公报》。《大公报》把信转给了翁文灏,翁又把这个信转给了工矿调解处处长。处长认识刘绪贻的笔迹,就开了一个会不点名批评我,说有人太不光明正大了,有什么事情匿名告状,怎么不用真名?刘绪贻感到待下去没有意思,恰好国民党政府决定举办自费留美考试,刘绪贻虽然没怎么准备,但也考取了。1944年底,到芝加哥大学读社会学系。

4.与黄绍湘论战

黄绍湘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1980年,刘绪贻写了一篇文章,为罗斯福新政翻案,认为它是成功的。黄绍湘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一点效果也没有。刘绪贻的文章在天津的一家杂志发表后,没有引起注意。

1981年,美国史年会在苏州举行,刘绪贻又写了一篇文章《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的地位》,观点更加明确。把这篇文章先投给《世界历史》,他们长期不表态。在这个年会上,比较有权威的《历史研究》杂志的编辑认为不错,但他们的领导不敢登。后来,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历史研究》主编)到武汉来,刘绪贻把详细情况跟他说了,他回去后就把刘绪贻这篇文章发表了。这篇文章影响比较大,有读者向他们反应,同意刘绪贻的观点,好几家报刊都转载了刘绪贻的这篇文章。黄绍湘看到后在《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发表了两篇文章,不点名批判刘绪贻的观点。后来,刘绪贻到美国去访问的时候,直接写了一篇和她商榷的文章。这个文章比较有力量,北大的罗荣渠先生也支持刘绪贻。《世界历史》原来不敢发表,刘绪贻在美国访问以后,更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催他们发表了。支持刘绪贻的人很多,支持黄绍湘的很少,她就不遵循学术争鸣的正当途径,向上级领导写信(也是清华的同学)告状。后来,这封信逐级批给了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虽然黄绍湘是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但是,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同意刘绪贻的观点,但又顶不住这个压力,就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秘书处从武汉大学转移到了南开大学。 [2]

人物年表

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 1929年考入湖北省汉阳十二中。

1932年考入湖北省立高级中学(今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获社会学学士。

1945年初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继续学习。

1947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

1949年初发展他参加地下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教育协会,任该会武汉大学分会教授支部书记。建国后,他被选为武汉大学协助接管委员会主席,后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代秘书长。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回武汉大学研究美国史。

1972年起参加译校《芬兰史》(上,中,下3册),《中东简史》(上、下两册)和《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中古部分)。

1979年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

学术成果

历史学

一、专著

1.《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主编并主撰) 。

2.《美国现代史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1987年版(主编,已出版时殷弘著《尼克松主义》、韩铁著《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张红路著《麦卡锡主义》3种)。

3.《战后美国史(1945198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并参加撰写,刘绪贻、杨生茂任总主编的《美国通史从书》之一)。

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主编并主撰,刘绪贻、杨生茂任总主编的《美国通史丛书》之一)。


刘绪贻著作

5.《美国通史丛书》(六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001年版 (与杨生茂共同主编)。

6.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美国研究词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与李世洞共同主编)。

8.《战后美国史(19452000)》(本书为《战后美国史(19451986)》增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主编并参加撰写,刘绪贻、杨生茂任总主编的《美国通史》第6卷)。

9.《美国通史》(六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与杨生茂共同主编) 。

二、译著

1.《芬兰史》(上、中、下3册),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合校)。

2.《中东简史》(上、下两册),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合译、合校)。

3.《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中世纪部分),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版 (主译)。

4.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中、下3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主译、校)。(《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选编》摘要转载)

5.《新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1983年印行(合译,总校)。


刘绪贻著作

6.《被通缉的女人》(塔布曼传),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与刘末合译)。

7.《注视未来——乔治·布什自传》,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主译并校)。

8.《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和平共处》,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与刘末合译)。

9.《多难的旅程——40年代至80年代初美国政治生活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合译、总校)。

10.《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协助朱鸿恩译、校)。

11.《美国的八大冤假错案》(刘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校)。

社会学

一、专著 1.《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主编并参与撰写)。

2.《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1948年文集》,武汉出版社,2001

3.《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迁的典型事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月。(此书系刘绪贻英文著作的中译本,叶巍、王进译,刘绪贻校)

二、译著

1.《美国社会发展趋势(19600990)》,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主译,合校)。

文化人类学

1. 文化脱节与民主政治,重庆《大公报》19411942年,具体日期待查。

2. 文化的渐变与剧变,上海《时与文》,第2卷第24 1948326日。 此文及以下5篇文章,俱由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1948年文集》全文转载。

刘绪贻著作

3. 民族性与文化,南京《世纪评论》,第3卷第3 1948

4. 从“镜中自我”里看民主,南京《世纪评论》,第3卷第23 194865日。

5. 中国需要全盘的变迅速的变,上海《时与文》,第3卷第14 1948723日。 6. 装饰性的文化,南京《大学评论》,第3卷第3 19487. 看不见的牢狱,北平《自由批判》,第1卷第8 1948111日。

8. 浅谈城市人类学,湖北《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5期。

9. 一种新生的太平洋文化,2003626日《长江日报》“求知”版。

10.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儒学,长沙《书屋》,2006年第6期。

时论

1.《饲虎》,武汉市《正义报》。

2.《狂澜》,上海《观察》,第5卷第17 1948

3. 《紫荆花一定会开得更鲜艳——香港的今天与明天》,1997630日《长江日报》第11版。

4. 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展望》,200011日《长江日报》第6版。

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斗争回顾与展望》,20001213日《长江日报》第13版。

人物评价

在刘绪贻身上,确有这种看似矛盾的箫剑组合:土与洋,传统与现代,潜心学术与直面现实,已经著作等身却依然笔耕不辍,早就蜚声世界却始终只是一位学者、教授,不入庙堂也未涉世场,所获头衔和荣誉,全都是学术性的、民间的。刘绪贻自幼爱读龚自珍的诗文,后来更是仰慕这位爱国的先觉者的思想和人品。既忧国忧民,又愤世嫉俗,这是大转变时代中国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特征,相距百年而同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刘绪贻和龚自珍,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箫韵幽忧,剑气如虹。(姜弘评)

人物逝世

201811101050分,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