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

总共 223 人次访问
创建于2021-03-29 15:54:50
登录移动馆
卞之琳
生于:
1910年12月08日
逝于:
2000年12月02日
性别:
籍贯:
江苏省 南通
已离开:
24 124
25周年忌日:
剩余 241

生平简介

卞之琳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文学特点

卞之琳原受“新月派”的影响,但其很快就走向了现代诗风。

其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且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他的诗显示出一种着意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性”倾向的特色。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另外,他的诗由于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因而诗意大多晦涩。

1、闲适小品

2、 “鲁迅风”杂文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个人作品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

(在秋天的下午)

望着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于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伦的秀发。

赞美吧,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待我来把你们吹空,

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古镇的梦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妆台(古意新拟)

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

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

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

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

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

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

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

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

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

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

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

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

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

“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

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

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尺八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尺八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霓虹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人物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