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朱雁冰生于山东茌平,196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主攻德语语言文学,毕业后即任教于四川外国语学院(今称“四川外国语大学”)。
朱雁冰在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学,进入德语专业后,对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尤其莱布尼茨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长期的繁重教学使其未能实现翻译的夙愿,1997年退休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翻译事业,20年来成就斐然,发表译著30余种,涉及文学、哲学、政治、宗教、音乐等领域。
在文学方面,朱先生的主要译著有:歌德的《亲和力》,席勒的4篇小说,莱辛的《智者纳坦》《关于悲剧的通信》《论人类的教育》《恩斯特与法尔克:关于共济会员的谈话》,西美尔的《叔本华与尼采》以及托马斯·曼的《歌德与托尔斯泰》和《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等。
朱雁冰对当今中国学界贡献和影响最大的译著莫过于政治哲学领域,主要译著有舍勒的《同情感与他者》《世界观与政治领袖》,施特劳斯书信集《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米特的《游击理论》等。
朱雁冰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进德语的教学和翻译之中,参与翻译、撰写、编订的作品繁多,为后继的学习者铸就了学术基石。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他摸索出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在他看来,翻译既是一种“归化”,也不能过度,应该保留一定的“洋味”。这种翻译的风格与方法,成为年轻一代学者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官方媒体所有,本网不承担文章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