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方面获悉,著名汉字信息处理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陶沙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27日7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公开资料显示,陶沙,男,原名芮维平,1936年10月出生,湖南常德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助教,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2003年退休。他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北京市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北京市侨联委员,中国工会十二大和十三大代表。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陶沙教授是我国最早投身于汉字信息处理的科研人员之一,是我国汉字信息处理领域的拓荒者和践行者,主持或参与主持汉字信息处理工程16项,其中国家级8项,部省级8项。1985年陶沙教授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编号GB 2312—8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次,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次。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代表性成果有《现代汉语词语频度统计工程》《现代汉语计量研究》《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汉字键盘输入技术》《人脑电脑汉字》等。
陶沙教授还是著名学者、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的弟子。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据陶沙家乡湖南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网站2007年刊发的文章《汉字信息处理的拓荒者》介绍:北京师大启功教授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他的座右铭是:“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陶老师以业师为榜样,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备至。他说:“爱祖国不是抽象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爱学校、爱学生。”他为人具有亲和力,谈吐极富幽默感,总是牢记“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蚀、谷以卑安”的古训,是个助人为乐,知足常乐的乐天派,有人气,也有人脉。1993年他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同年也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官方媒体所有,本网不承担文章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