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逝世,享年84岁

发表于2019-12-15 10:39:22 | 288次阅读


  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气象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孟执中,12月14日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84岁。
  孟执中,1934年12月16日出生于浙江诸暨。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1958年起曾在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1979年起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二次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1999年5月“风云一号”C星发射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5月15日,“风云一号”D星成功发射,运行良好。此后,孟执中主持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谈及与风云卫星结缘的经历,孟执中曾说:“走上航天这条路,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卫星造成,并且让它走向世界,我的人生总算是干成了一件事,对国家、对社会也尽了一份力。”


东方红,梦开始的地方

  《老子》有言,“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孟执中就是这样的人。平淡但不平凡,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孟执中的航天奋斗故事,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那时,他原本在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相关设计研究工作,1965年根据组织安排,开始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工程研制工作,主要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计算机的研制。
  到了1969年,上海开始研制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经推荐,孟执中和十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参加了上海卫星队伍的组建。
  当时,上海的卫星事业从零开始,技术人员“捉襟见肘”,研制经验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几乎没有,生活条件极其简陋。孟执中回忆说,那时的中国航天走了一条自力更生的路。
  没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他和其他技术骨干一起给新人培训基础知识,一边学习摸索,一边建立队伍;没有试验设备,他们靠着只有桌椅的实验室“白手起家”,一件一件地去“化缘”;没有卫星研制经验,每一步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孟执中甚至把床铺搬到了实验室门外……

历坎坷,笑看风起云涌

  1977年,国防科工委在上海召开气象卫星大总体方案论证会,会议正式上报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从此开启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新纪元。
  “风云一号”A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万事开头难,这颗星在发射之际就很不顺利。1988年9月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卫星发射进入倒计时,发射塔上,运载火箭燃料加注完毕。西至喀什、南至海南的测控网站,也已全部打开。指挥员发出命令:“5小时准备!”就在这关键时刻,发射控制中心的控制台上,突然失去了A星所有的遥测信号。指挥部不得不决定停止发射。
  时任“风云一号”总设计师孟执中、“风云一号”工程总师任新民等带领试验队员们,开始了紧张的现场救修。他们爬上几十米高的塔架,站在20多平方米的高空平台上,对卫星内部精密而复杂的零件逐一排查。
  当时,火箭已经加注完毕,装满了燃料,每一个排故动作都要极其小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事故。而排查时间更要分秒必争,因为时间一长,火箭受燃料重力挤压外壳涂层,已经出现了皲裂,再不发射后果难料。
  顶住极大压力,试验团队终于找到了“风云一号”A星的问题所在,并做了一次艰难的“手术”,卫星成功升空。但就升空后第39天,意外又发生了。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云图接收与处理工作室里,大家非常失望看到:卫星姿态发生了故障,云图正慢慢地变得偏斜,最后,只留下地球的一条弧线。卫星失控了!
  当时,国家气象局领导曾急切询问:“还有什么办法吗?”孟执中无言以对,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痛苦。“风云一号”A星在太空仅39天就结束了“生命”。这一失败好似利刃,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位航天人的心。
  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卫星再次成功发射。但还是由于经验不足,卫星的计算机电路芯片受空间高能粒子轰击,产生单粒子翻转问题,引起计算机工作失常,姿控系统故障。这颗卫星最终没能达到设计寿命要求,但由此积累下了宝贵的卫星抢救技术。
  “我当时站在塔架上,那份难堪和窘迫,真想从塔架上跳下去。”孟执中对那一刻仍刻骨铭心。但航天人没有退缩。“一定要在退休回家前,搞出一个圆满的结果,给党和国家及关心支持我们干航天事业的人们一个完美的交代!”这是孟执中当年在风云一号C星初样研制动员会上许下的诺言。

争口气,开创风云纪元

  1993年,风云一号C星研制启动在即,而孟执中已近退休年龄,远在美国、事业有成的两个儿子多次劝说父亲按时退休。健康状况欠佳的孟执中何尝不想卸下压在肩头已多年的千斤重担,与妻儿孙辈共享天伦之乐。如果这样的话,A星的夭折,B星的短寿,将就此定格为他永远的遗憾。想到这里,孟执中岂肯“善罢甘休”?最终,作为久经沙场的领衔人、主心骨的孟执中还是选择了用双肩扛住压力,带着使命继续前进。
  在研制“风云一号”卫星家族第三颗星的过程中,孟执中不顾因多次胃出血而孱弱的身体,在基地一待就是3个月。看到丈夫那种忘我工作的神情,妻子李珊真切感到:“为了‘风云一号’卫星,老孟真是拼了!”
  长久的坚持终于得到回报。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此后,卫星超期服役,是中国第一颗被世界所接纳的气象业务应用卫星。这颗卫星被誉为“太阳同步轨道长寿第一星”,揭开了我国长寿命高可靠性卫星运行历史,还是当之无愧的“争气星”。
  花甲犹存豪情志。风云一号研制成功后,我国开始进行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任务,孟执中继续担任风云三号卫星技术主要负责人,2000年起任总设计师。他主持设计了装载有可见光、红外及微波共十一种遥感仪器,高数传速率和数据存贮容量大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方案。2008年5月27日,风云三号卫星精确入轨,掀开了我国气象卫星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本组稿件综合《光明日报》、《中国航天报》、中国工程院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官方媒体所有,本网不承担文章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