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京都大学教授、棉业史大家森时彦去世

发表于2022-07-05 17:47:02 | 402次阅读


森时彦教授2022年3月29日,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森时彦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4岁。森时彦先生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文研”)任职长达三十四年,曾任研究所所长。在个人成果上,森先生以对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精深研究蜚声国际。在学术活动上,森先生承接了人文研“共同研究”的传统,长期组织有学术分量的研究班,惠泽无数学者;并参与创建了该研究所的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担任第一代中心长,缔造出在学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新据点。6月19日,人文研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森时彦先生追思会。森先生的家人也在现场出席,包括其夫人——同为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的森纪子教授。参与追思会的故交大多数是学者,有不能到现场的也可在线上发言。研究中心现任中心长石川祯浩教授介绍了森时彦先生的履历,岛根大学教育学部富泽芳亚教授总结森先生的学术贡献。

战后日本著名的民主主义者、左派学者小野信尔、小野和子夫妇在线上参加了追思会。已经90岁的小野和子教授深情地回忆了和森先生共事多年的经历,称是岛田虔次、狭间直树和森时彦三位先生共同开创了人文研中国近代史研究班的先河。和森先生同样共事多年的石川祯浩教授也回忆起当年和森先生一起前往巴黎,调查梁启超在1919年欧游时的住处。川井悟教授回忆起1973年就和森先生结识,森先生后来从思想史转向经济史研究,跟自己一样处理庞大的数据,但森先生在他心中早已是超越了竞争对手的存在。森先生多年以来投入大量精力组织人文研的共同研究班,江田宪治、高嶋航、蒲丰彦等教授都追忆了在研究班上和森先生一起研究、或作报告而受到指点所获得的教益。岩井茂树教授回忆起1980年代初,森先生曾经在北京接受过金冲及、丁守和先生的宴请。当时的森先生还未到不惑之年,就得到这两位大学者的隆重接待,可见当时中日两国研究者之间的亲密友好。安东强教授也提到森先生在广州中山大学开棉业史讲座时,引起师生们的强烈兴趣。韩燕丽、浜田直也、菊池一隆、宫内肇、小岛泰雄、冈本隆司、陈来幸、佐藤慎一、片山刚、高柳信夫、小野寺史郎、村上卫等学者都回忆了在学术上亲炙教诲或在生活上的交往点滴。


1981年拍摄于北京,中排坐者左为金冲及,前排左为岩井茂树,右为森时彦,后排左一为森纪子,左二为大平桂一。


90年代,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门口,迎接唐宝林、金冲及两位先生。作为日本研究中国史的顶尖学者之一,森时彦先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正好映照出京都大学特别是人文研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崛起过程。森时彦先生1947年出生于奈良县。1971年从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进入同校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专业,1973年3月获得修士学位,4月升读博士课程,翌年3月退学,进入人文科学研究所,此后担任了十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班助手。在这十年之中,1979年春,森先生到四川大学任教两年,得以观察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1984年,森先生转到爱知大学任职,四年后又回到京大人文研任助教授,1995年升任教授,并一直工作到2012年退休。退休以后,森先生被帝京大学返聘,又执教鞭五年。前后相加,在京大人文研的工作时间为三十四年,在爱知、帝京两大学工作九年,森先生将人生中超过一半的岁月奉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2008年在人文研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迎接桑兵、关晓红夫妇。前排左一为袁广泉,左二为桑兵,左三为狭间直树,左四为关晓红,右一为森时彦。森时彦先生的研究领域始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左派风气兴盛的京都大学,他选择从清末的激进思想入手。攻读修士时,森先生以刘师培为题目,研究其无政府主义思想,后来写成论文《民族主義と無政府主義——國學の徒劉師培の革命論》(民族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国学者刘师培的革命论)收入1978年出版的小野川秀美、岛田虔次合编的《辛亥革命の硏究》一书。此后森先生又研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探求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起源和脉络,最后写成长达200多页的论文《フランス工儉學動小史》,在1978、1979年两期《东方学报》上连载(此文后来被译成中文出书,即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小史》)。在此文中,森先生提出将勤工俭学运动视作“五四运动史”的“一环”,以考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986年1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参与学术会议时所摄。左为狭间直树,中为岛田虔次,右为森时彦。在“五四运动研究班”的共同研究报告中,森先生贡献的成果是1983年出版的《五四時期の民族紡績業》(五四时期的民族纺织业)一书——表面上看似是森先生对五四与中国革命关怀的延长线,实际上其学术已在此时逐渐转向。据川井悟先生回忆,森时彦、森纪子教授从四川回到日本后,分别开始关注棉业、盐业。日本学者关注近代棉纺织业史与左派思潮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起步之时就受中国学者影响而有一定立场,谴责日本在华资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揭示中国民族产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遭受压迫、不断衰退的历史。8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深入日本在华企业的史实细节,研究其利润率和经营动向。森先生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同样注目与此,只是在讨论中国本土产业时仍未脱“衰退论”的藩篱。

随着数据的累积和研究的深入,森先生步步为营,从手工土纱和机械制纱的竞争深入到“银钱比价”和棉纺织业的关系,选取沙市、武进作为观察个例,挖掘梳理前人鲜有注意的史料,点、线、面结合,还原出19世纪末至193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变迁史。森先生在80、9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以实证表明这部变迁史并非简单的“衰退”史,而是在与国际棉纱、纺织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互动下,中国企业的应对、竞争和革新史。这些论文汇集为《中國近代綿業史の研究》一书,2001年由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刊行(袁广泉中译《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刊行)。本野英一、久保亨、富泽芳亚等学者发表书评,都称赞此书在搜集分散史料以作定量分析的方面功劳巨大,分析史料能采用新方法,尤其从价格变动中透视市场动态、挖掘历史,以及揭示不同地域的不同步和多样性这两点上,将经济史学家的高超技艺展露无遗(以上两段为参考富泽芳亚教授在追思会上总结森先生学术贡献的演讲)。


1986年在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时所摄。左一为滨下武志,中为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右为森时彦。森先生做出这些成果的近二十年中,也正是京大人文研的“共同研究”模式不断推出研究报告并吸引国际目光的时期。有关中国史的共同研究,以狭间直树、森时彦两位教授为主要的带领者,90年代又加上石川祯浩教授。“五四运动研究班”从1982年到1992年,一共刊行了五函18册的报告,再到“国民革命研究班”1992年出版报告,“1920年代的中国”1995年出版报告。1999年,茅海建教授在《读书》上发表《京都大学的“共同研究”》一文,向中国学界介绍了共同研究班的运作模式。2001年,也正是森先生棉业史著作出版的那年,狭间直树教授主持的“梁启超研究班”的报告中译本出版,即《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一书,金冲及、张朋园、杨天石三位教授提笔作序。此书对中国思想史研究者的影响之深可以说难以估量,其中论文所展现的搜集、解读史料的方式堪称垂范。对于许多中国学者而言,“京都学派”的特点就是以这部研究极其细腻的报告为标志,代表着一种精读细读史料、注重概念术语的操作风格。


1995年在法国参加以梁启超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时所摄。黄色箭头所指即为森时彦。


2006年访问北京时所摄。右二为杨天石,右三为耿云志。可见,森先生的经济史研究和共同研究班在革命史、思想史等领域的进展有着一致的追求(森先生在《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一书中也贡献了《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章)。共同研究的主题指出大关怀,而学者们的分工又让研究快速进入深耕细作阶段。正如森先生处理那些庞杂数据、画出密密麻麻的表格时,心中所想的是“英国产业革命带给整个亚洲的连锁反应式的冲击和中国传统产业的抵抗”(《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绪章”第2页)。学界所津津乐道的“日本学者的精细风格”并非一蹴而就,森先生的研究转向和方法形成,以及背后的人文研共同研究班的工作,对学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这位曾经一心探究革命的热血学者,这所至今仍涌动着革命热情的大学,没有停留在斗争口号上,而是孕育出深刻的学问。京都大学石川祯浩老师、瞿艳丹老师为此文撰写提供重要帮助,特此致谢。文中照片由石川老师所赐。

作者:庄帆,澳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现正在京大人文研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访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