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位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才发现,奶奶曾是红军中的大人物

发表于2021-03-11 12:17:34 | 1706次阅读

1984年3月18日,湖北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一名叫做贾春英的农村妇女,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老人的逝世并没有大肆张扬,除了她的亲戚朋友外,谁也没有通知。

老人在世时,经常跟孙子潘平讲红色故事,让潘平对革命先辈十分崇敬,不过潘平小时候就经常听村子里人讲奶奶曾经“闹过革命”,但不知道她的具体经历,潘平问奶奶,奶奶也不肯说。

直到2012年5月,潘平在查阅党史资料时,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奶奶曾经竟然是一位红军的大人物、大英雄,而此时距离贾春英逝世,已经过了28年了。


贾春英

参加革命的童养媳

1912年,家住湖北省江汉道兴国县(1914年改名阳新县)陶港贾村的贾万里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贾春英。

虽然1912年已经成立了民国,但是封建遗毒并没有得到清除,重男轻女仍然是当时的主流。因此贾万里看到妻子生了个女儿后十分不满,养了8个月就卖给了附近村子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按照辈分,贾春英应该管买她的倪氏叫姑姑,但这位既是贾春英姑姑又是她婆婆的倪氏对贾春英并不好,在贾春英很小的时候就打发她给家里干家务活,稍有不顺心还会打她一顿,如果贾春英活干的不够好,还会用极其难听的语言辱骂她。

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压迫下,贾春英的童年过得异常悲惨,身体异常柔弱,而又因为她从小就跟随倪氏母子生活,因此贾春英认为这种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有过反抗意识,直到1925年,她遇到了一个打着油纸伞的男人。

那一年的春天,贾春英背上背着一个竹筐,左手提着一个竹篮子,右手提着一个柴刀上山打猪草。当她将竹筐和竹篮子装满时已经是傍晚了,贾春英想到如果自己回家晚了,婆婆肯定会以全家都吃完饭了为由不给自己饭吃,于是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结果她刚走到半山腰,天空就打起了闪,然后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片刻之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贾春英为了赶时间,赶紧向家里跑去,结果因为下雨路滑的缘故,一个踉跄摔倒了,她背上装着满满柴草的竹筐因为重力的缘故拽着她“骨碌碌”的向山下滑去。


背着猪草的孩子

当贾春英滚到山下后,一名打着油纸伞的男子迅速冲了过来,将贾春英扶起后,关切的问道:“你没事吧?”

贾春英觉得对方的声音有点耳熟,抬头看了一眼对方,怯生生的问道:“你,你是冠国表哥吗?”

被称为“冠国表哥”的男子这才发现眼前这位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孩子竟然是自己年仅13岁的表妹。

这位“冠国表哥”大名叫做罗冠国,他即是贾春英的表哥外,也是贾春英丈夫的表哥。

罗冠国家庭还算富裕,因此7岁时就被父母送到了私塾读书,长大后被送到了一间外国传教士开的教会学校学习。

在教会学校期间,罗冠国敏锐地察觉到教会学校宣传的封建迷信思想的不科学性,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后来在临村进步青年罗伟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革命青年,他这次回家乡,就是为了宣传革命的。

罗冠国虽然知道自己表妹贾春英被送给了倪氏当童养媳,但他不知道贾春英竟然过得如此悲惨。他赶紧背起贾春英往倪氏家跑去,贾春英在背上用虚弱的声音对他说道:“刀···草···”

罗冠国头也不回地说道:“没事,有我呢。”

罗冠国将贾春英抱回倪氏家后,强忍着怒火跟倪氏讲道理,倪氏自知理亏,没有多说什么。

第2天,罗冠国又一次来到了倪氏家,看到贾春英正躺在床上休息,知道倪氏应该没有难为她,于是走上前去,说道:“小春,你想不想掌控自己的命运,跟命运作斗争?”

年仅13岁的贾春英没有听懂表哥这番话的含义,摇了摇头表示不懂。

罗冠国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她说道:“我和几位朋友现在每天在后山祠堂聊天,你有空闲时就过来听听吧。”

就这样,贾春英每天干完活时就会飞奔到后山祠堂听表哥和几位不认识的年轻人聊天,虽然她不知道“马克思”“列宁”是谁,也不知道“苏联”到底是个县城还是个村子,距离他们村子有多远,她只知道表哥他们讨论的事情很有意思。

当贾春英逐渐长大后,对表哥他们讨论的事情有了深入了解,知道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又是封建压迫,联想到自己在婆婆家的经历,于是她扯下了从小就包裹着的裹脚布,对表哥说道:“我也要参加革命!”


宣誓入党

1927年3月,15岁的贾春英和其他几位罗冠国召集来的年轻人,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名动四方

贾春英正式参加了革命后,在罗冠国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骑马,并练就了双手持枪的本事,不久后她就和罗冠国等年轻人离开了生活了很久的村庄,前往外地闹革命。

因为倪氏不许她上学的缘故,贾春英从没读过书,但她为人和善,在外地搞群众工作时,很快就能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得有声有色。贾春英入党仅仅三年,就被任命为中共鄂东特委妇女会主任。

当时白色恐怖盛行,国民党反动派对红色政权视若“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因此多次对红色政权发起“围剿”。

1930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对贾春英所在的苏维埃政权发起了“围剿”,贾春英当即找到鄂东特委书记吴致民,要求和红军战士一起参战。


双枪女侠剧照(非贾春英)

吴致民考虑良久后决定将她调到红七团,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但贾春英不甘心一直在后方工作,于是不断地跟上级打报告请求上战场。

1931年1月31日,红七团在正式发动“沿埠头”战斗前,部队首长命贾春英带领几名赤卫队战士前往沿埠头集镇侦查,贾春英迅速和战士们化装成逃难的百姓,顺利地侦查到了敌人部署在沿埠头集镇的兵力及布防情况,为部队打赢反围剿作战胜利立下了巨大贡献。

这一次侦查行动,让部队首长对贾春英刮目相看。

在之后的战斗中,贾春英凭借着一手出色的枪法击毙击伤了多名反动士兵,因此她在队伍中也得到了一个“双枪春姐”的雅号。在这期间,贾春英认识了一个名叫胡筠的人。

胡筠是湖南平江人,出生于当地的一个士绅家庭,从小就喜欢习武。当她1924年考入平江县城启明女子师范学校时,认识了中共平江县支部负责人余贲民,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余贲民

叶挺北伐先遣团攻克平江县城后,胡筠当即放弃学业选择了参军,立下了不少战功。

后来她就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了该校第6期学生,一手枪法出神入化,因此被誉为“黄埔四女杰”之首。

贾春英和胡筠相识后当即相见恨晚,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们俩甚至还专门组建了一支女子游击队,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因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剿而流落到各地的女干部、战士家属集中起来,与敌人做斗争。

这支游击队鼎盛时有近千人,贾春英是女子游击队支队长,而胡筠则是这一支游击队的政委。


胡筠

女子游击队成功组建后,迅速就开始与敌人打游击,贾春英对于游击战很有天赋,在确认打不过敌人后,她就会率领部队躲在深山里面,经常一躲就是半个多月。

等到敌人有所松懈后,贾春英会悄悄地带领部队对敌人进行骚扰,给敌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对贾春英恨得“牙痒痒”的反动武装开始叫她“土匪婆子”。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行动十分频繁,但因为没有群众支持,所以大部分“围剿”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一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奉命“围剿”位于平江的红军队伍,结果等他们到达该地后发现红军队伍已经提前转移了。

这支部队的指挥者十分愤怒,认为一定是附近村庄的居民“通风报信”,于是对手无寸铁的居民展开了血腥报复,不但抢夺当地村民的财物,而且还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残忍屠杀。

贾春英知道此事后很是生气,和胡筠带领女子游击队埋伏在那支无恶不作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对该军队发起伏击,顺利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当贾春英女子游击队胜利的喜讯传回她们部队隐蔽的村镇时,镇子的居民十分激动,敲锣打鼓地欢迎贾春英女子游击队的凯旋,并为他们编了一首民谣:“上打咚咚鼓,下打彭咚咚。两边齐打起,迎接‘双芙蓉’。”

被出卖的女英雄

1933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调遣主力部队对中央红区进行了第5次“围剿”作战,国民党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匪”联合军西路军总司令何键在调遣军队对中央红军发起攻击之余,还调遣了第二三纵队,向湘鄂赣苏区发起了大规模“围剿”。

湘鄂赣苏区虽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部队也损失惨重。


何键

1934年1月,湘鄂赣苏区首府小源被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小源失守后引发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大量湘鄂赣苏区的红军部队遭到了沉重打击。

1934年6、7月的“六七月事件”更是导致部队险些丢光了湘鄂赣苏区的全部地盘,部队主力红16师甚至只剩了一个营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批对革命丧失信心,选择对国民党反动派摇尾乞怜的叛徒。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位于国民党当局和湘鄂赣三省军阀中心腹地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更是成了牵制、迟缓敌军追击我长征主力红军的重要场所。因此湘鄂赣苏区领导正式决定部队于1934年10月全面开始游击战争。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时任湘鄂支队政委的贾春英奉命率领着队伍前往外地接收物资,三区政府苏维埃主席彭一湖带着几名面生的武装人员主动走上前去对她说道:“贾政委,现在外面不安全,我和这几位新战士陪你们去一块儿去一趟吧。”

贾春英没有多想,同意了彭一湖的提议。

当部队高高兴兴地押送着一批物资返回游击队总部平江县黄金洞时,突然间路边传来了几声枪响,贾春英身边的几名警卫战士因此牺牲,贾春英当即意识到部队中埋伏了。

因为她身上随身携带了一批机密文件,所以贾春英第一反应就是从怀里掏出机密文件,然后准备将之销毁。

就在此时,一路上没发一言的彭一湖突然间掏出手枪对准贾春英的脚踝处就打了一枪,而他带来的那几名面生的武装人员也用枪控制住了贾春英带来的其他几名战士。

贾春英在彭一湖开枪的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顺势倒地后对着彭一湖的左手就开了一枪,彭一湖吃痛之下对着贾春英的头顶再次开了一枪。

不过他这一枪并没有直接将贾春英打死,子弹只是擦伤了她的头部,然后彭一湖就上前制服了贾春英,就在他想对着贾春英再打一枪,报“一枪之仇”时,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名官员走了过来,对他说道:“我们要活的。”

就这样,贾春英因为叛徒彭一湖出卖的缘故,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了监狱。


贾春英

在监狱里面,国民党反动派对贾春英进行了残酷拷打,想让她吐露出组织的秘密,结果贾春英在监狱中坚贞不屈,严守组织秘密,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吐露一个字,即便是身体被国民党反动派打得遍体鳞伤,她也只是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

悲剧般的恋情

当贾春英在监狱里面待了近半年后,她开始察觉国民党反动派“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监狱看守似乎对她也和蔼了许多,贾春英开始猜测外面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贾春英没有猜错,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展现獠牙,国共正式开始为第2次合作、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谈判。

湘鄂赣地区的我党成员在与国民党官员谈判时,专门提出释放一切关押在监狱里面的所谓“政治犯”的要求。

经过艰苦谈判后,1937年8月29日,国共双方就此事达成协议,并决定将湘鄂赣地区的红军部队改编为抗日第一游击队,游击队的供给问题则交给国民党武汉行营发放,关押在监狱里面的“政治犯”将分批次释放。

1937年年底,监狱看守来到贾春英的牢房,对她说道:“你自由了,出去吧。”

当贾春英走出监狱看到再次阳光时不由自主的眯了眯眼睛,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位老熟人:潘涛。

潘涛是阳新县陶港潘彦村人士,他和贾春英一样生于1912年,因此贾春英和潘涛在湘鄂赣苏区相识后不久就成了好朋友。

潘涛虽然平时比较“沉闷”,但是在和敌人作战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杀起“白狗子”来从来不含糊,因此贾春英对他十分欣赏。


潘涛

不过贾春英当时并未对潘涛有过男女之情,因为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他对婚姻比较排斥,而当贾春英走出监狱大门看到迎接自己的潘涛时,心中的“壁垒”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在潘涛的护送下,贾春英安全地到达了新四军驻地,经过党组织的严格审查和甄别后,贾春英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并在新四军通讯处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贾春英对潘涛一路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十分感激,心中也萌发了爱情的萌芽。就这样1938年,贾春英和潘涛正式举行了婚礼,并于1939年怀上了孩子。

1939年冬天,党组织考虑到贾春英怀有身孕,继续在部队工作不太方便,因此决定先让她回到已经沦陷的阳新县潜伏,为部队取得情报。

而潘涛则因为要率领部队去咸宁抗日的缘故,因此夫妻二人只得就此离别。

虽然潘涛曾跟随部队到达阳新县筠山附近,但是因为军情紧急的缘故,他也没有回家看一看即将分娩的妻子,只是托人给妻子捎了一封信就离开了。

在信中,潘涛写道:“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

然而不管是潘涛还是贾春英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夫妻二人之间最后一次通信。


烈士潘涛

1940年年初,日伪军向鄂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了猛烈攻势,潘涛奉命率领游击队在湖北嘉鱼一带抗击日本侵略者。

当潘涛率领部队抵达嘉鱼金水河一带时,得知当地百姓被日本侵略者祸害得家破人亡,惨不忍睹。潘涛对日本侵略者越发憎恨,发誓一定要帮当地百姓报仇。

于是潘涛率领部队通过埋伏袭击的方式击毙、击伤了多名日寇,并因此引起了日寇高层的注意,日寇调遣部队对潘涛率领的游击队进行了“反偷袭”。

潘涛坚决不肯撤退,决定率领部队和日寇斗争到底,经过5天5夜的激烈战斗,大量日军被潘涛率领的游击队所击毙,而潘涛游击队的战士也一个个倒在了敌人的枪下,最终部队只剩下了潘涛一个人,在和敌人的枪战中潘涛不幸壮烈牺牲。

日寇对打死了大量日本士兵的潘涛恨之入骨,用军刀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挂在金水河边的树上示众。

等到日军走后不久另一支游击队的战士赶了过来,将潘涛的遗体放在了棺材里掩埋。

结果这支部队刚让潘涛入土为安,明明已经走远了的日军突然间又折返了回来,在付出了大量伤亡后,游击队只得选择撤退。

而那支日军报复性地将潘涛的遗体从棺材里拽了出来,然后用刺刀将他的遗体和头颅刺了几十刀,扔到了金水河里。


潘涛烈士遗物

默默无闻的女英雄

潘涛的牺牲对于贾春英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有了跟随丈夫而去的想法。

不过因为儿子潘兴嵩还小,而且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因此贾春英化悲痛为力量,一边带孩子,一边收集日寇的情报,为抗战胜利立下了重大贡献。

1949年5月阳新县解放后,贾春英被组织任命为第八区妇女主任。

贾春英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监狱时曾被敌人打的腰部骨折,当时连腰都快挺不直了,但她还是为了本地的稳定接下了这一差事。

直到1950年地方局势稳定后,贾春英才向组织辞职,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

贾春英回到家乡后没有跟任何人提及过自己在红军中的具体事迹,乡亲们只知道她曾经闹过“革命”。

而贾春英在家乡时没事就会和儿子潘兴嵩讲父亲潘涛的故事,或者讲红军队伍的故事,当潘兴嵩问贾春英革命时期母亲你在干什么时,贾春英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潘兴嵩长大娶妻生子后,贾春英又会跟孙子潘平讲他爷爷的故事。

1984年3月18日,72岁的贾春英在家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将她曾经是一位红军女英雄的事情,永远的埋在了心里。


双枪老太婆照片(非贾春英)

2012年5月,潘平在翻阅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时,在上面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贾春英。

经过反复核查、对比,以及党组织的认证,潘平最终确定,自己那位默默无闻了半辈子的奶奶,就是当年的红军女英雄:“双枪春姐”贾春英。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