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01年11月7日,在签订《辛丑条约》2个月后,李鸿章积劳咳血,病逝于京郊贤良寺。
临终前,李鸿章遗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对比他20岁时候大发“三千里外欲封侯”之慨,让人唏嘘不已。
李鸿章,“晚清第一重臣”。生涯经过太平天国之乱、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关键事件。其之于中国,影响超过他名满天下的师长曾国藩。
对内,他办的洋务产业,是自强运动中所有洋务事业中最好的;对外,他是难得一见的外交家,是当时中国最了解西方世界、也最为西方世界所知的人物。被誉为当时世界上四大宰相之一。
要不是给朝廷当了替罪羊,在战败条约上签字,他不但不会背上“李二先生是汉奸”的骂名(李鸿章在家排行老二),还会和曾国藩一起摆在成功学的书架上。
关于李鸿章,至少这三点,永远吸引人去了解:
◎李鸿章的权变和成事智慧。
李鸿章是从刀笔小吏起步的。李鸿章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靠写折子写得精彩绝伦。李鸿章是怎么靠“写折子”起家的?李鸿章一生能平步青云,跟他精于通达权变不无关系,他的又有何种为官之策、为人之道及功过得失?
◎能力之外,李鸿章重“诚”重“德”。
比如,李鸿章能崭露头角,离不开曾国藩的提携。即使后来李鸿章的权位超过乃师曾国藩,以李此时的地位之高,与他人谈起曾来,仍一口一个“我老师”。
◎李鸿章与大清的凄凉晚景。
李鸿章曾形容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读李这段历史,也是参观晚清的凄凉晚景。这段历史,既是大清墙倒众人推的前夜,也是国际关系风起云涌的时代。当然也是士大夫们救亡启蒙的前潮。(究其细节,也能看到很多惊人之处,比如面对美国贸易战,李鸿章竟还能以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巧妙回应。)
……
深入了解李鸿章,可读雷颐老师的《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老师是当代研究近代史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这本书就是通过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看李鸿章的见识、水平甚至其脾性才情。
“奏折中的历史”,往往比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史册中的历史”更生动丰富,对人的历史感受更深刻。李鸿章精于权变,在其中都反映得淋漓尽致,晚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细节和悲哀晚景,都生动毕现。
吴晓波:在我心目中,雷颐先生是国内民国史研究“第一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