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孔子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关儒家思想的书籍流传至今,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在孔子诞辰2568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伟大至圣先师一生的行迹吧!
01
孔子,姓子,孔氏,名丘。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周灭商后,为行安抚,周公将商人贵族及后裔封于宋,建立宋国,成为诸侯之一。
到孔子六代祖宋国司马孔父嘉(字孔父,名嘉)时,以字为氏,才有孔氏。
因为孔父嘉妻子长得极为漂亮,太宰华督谋夺其妻,便挑起暴乱,趁机将孔父嘉杀死。孔父嘉唯一的儿子当时尚年幼,被家臣抱着逃往鲁国。
孔子被称为圣人之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孔父嘉爷爷的爷爷弗父何。本有机会成为宋国国君,却让给了弟弟,以至两百年后,孔子的这段家史还被人啧啧称道。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他想让父母合葬,却连父亲的墓地都找不到,那时年轻的妻子不能参加丈夫殡礼。
那时大多是在家祭祀,他无人可问,只能暂时将母亲葬了,却依旧按着人子能及的最隆重的规格,然后守孝三年。
守孝期间,还有件事对他影响至深。当时在鲁国掌权的季氏,邀请“士”赴宴,以收揽人心,而孔子的身份也是“士”,于是也去了,但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辱。
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挡在门外,无权无势的他能怎么办呢?只能默默把这一切咽下。
02
孔子十五岁时便已志于学,他深知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通过才学出仕一途。于是回去后除谋生之外,更加发愤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
能学的,他都不落下,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因博学知礼名扬鲁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即使名声大振,他也从未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这时的他要入仕途,却不再为自己。他想要传道,让礼乐崩坏的春秋,重新出现仁、义、礼、道。郯子来鲁国,他向他请教古代官制。齐景公与晏婴访鲁,他与他们探讨秦穆公称霸之事。
为学礼,他找到老聃
为学乐,他找到苌弘
为学琴,他找到师襄
只要有一点优于他,他都能以师礼待之,至老不变。
而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有上进之路,为让更多的人明白他的仁和礼,他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有教无类的他,即使你拿着十条肉干作学费来拜师,他都倾心教导。
当然也有被徒弟气得发话要逐人出师门的时候,比如上过语文课本的冉有,
因为帮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孔子立马发话“非吾徒也”,然后号召其他徒弟“鸣鼓而攻之”,可谓是师徒最早公开决裂的。
不为名利,只为道义
03
很多人都以为孔子做事讲究礼数,做事靠口才和行为感召,其实他也是大勇之人。
鲁定公之时,孔子有段时间得到大用。当时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孔子作为傧相随行,齐国人便认为孔子知礼而无勇,于是准备趁着会盟的时候,找夷族的莱人劫持鲁定公,以方便签不平等条约。
不料事情发生时,孔子一边带着鲁定公后退,一边命士兵拿起武器,一边告诫齐景公:“华夏之地让夷人捣乱,对于齐国也是大耻。”
齐景公想想若要称霸,如此确实有损颜面,然后作罢。待到签盟书时,齐国又要鲁国在他们每次作战时都要出三百辆车,孔子据理力争最后迫使齐国归还了被占的鲁国土地。
因为鲁国大权在季氏为首的三桓手里,孔子又极为反感春秋无君无父。各种臣弑君、兄弟相残迭出的乱象,便用计拆毁三桓所建的城池。准备削弱三桓势力,无奈因齐国送来80个美人,鲁定公和季桓子纷纷沉迷于美色。把美人给分了,让孔子大失所望,削三桓之事半途而废。
此后,孔子便带着徒弟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征途,从55岁到68岁,一直在外游历。却终没有遇到有道之君,也没有可令他施展鸿图的净土,但不管经历为何,他都能一直积极地看着世间万象。
04
面对困苦,他很平和
在郑国,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独自等在城门口。郑国人看一个落魄的老头在那枯守着,就指着说: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啊(“累累然若丧家之狗”)
孔子一听,点点头:“就是就是”。
到陈、蔡交界处时,他们师徒被人围困在半道七天,甚至都断了粮。最后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还是个性情中人,很是爱哭,也最见不得别人哭。他和徒弟外出,听到远处女人悲痛的哭声,感觉声音里有许多故事,派学生前去探访。
知道别人即使家人被猛虎咬死,也不愿离开这个没有苛捐杂税的地方,很是伤心,然后有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因为听到皋鱼的哭声,便去询问,得知皋鱼在周游列国后父母俱已不再,正在伤心悔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是悲从中来,并告诫给徒弟们,于是有十三人赶回了家中。
他更不是个刻板不知变通之人,孔子曾经因为误会在蒲地被围困。别人答应放他的条件是发誓不去卫国,结果他老人家这边发完誓,一脱离危险就启程去了卫国。
徒弟们问他“这样言而无信,好吗?”,他非常坦荡地回答:
“刚刚的誓言是在被要挟的情况下做出的,神灵不会赞同的,我们可以不遵守。”和王小波的“话语税”有异曲同工之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捐话语税就是被强迫说自己不想说的话”。
奔波十四年过后,孔子老得无法继续长途旅行了。于是回到了鲁国,天下无道,他退而著书,删编《诗》、《书》,改定《春秋》并且教诲弟子三千,但他的理想也终未能实现。
有人说: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虽然我们曾背过孔子很多的文字,但他从不是别人口中的空谈家。明知道礼乐早已崩坏,明知道他追求的正义与仁爱,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施行,可他还是一直在走走停停,寻找一丝的可能。
好在他的精神终未能磨灭
不管后来他是被捧上神坛
还是被贬的一文不值
总有些人延着他的脚步
舍身求法,为民请命
总有些人凭着这股气韵
不忧不惧,从黑暗走向光明
若想亲近孔子,得孔子思想之精髓,就不可不读《论语》!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可见古人对此书评价之高。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书道行者季风,历时8个月重新抄写论语。一本论语设计了47个不同的印章,全文重点章节共盖章536次。一笔一画,完美呈现圣书的每个笔画,细味如丝。
月下读圣书论语有,启迪心智,明达正理,人情世故,圆融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