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今晨辞世 享年98岁

发表于2020-06-26 21:17:12 | 266次阅读

今日凌晨3点,著名中国书画家陈佩秋先生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8岁。陈佩秋1923年2月生,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陈佩秋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荣誉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上大美院兼职教授,曾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美与难

——陈佩秋精深独特的绘画艺术

陈佩秋精深而独特的绘画艺术,是在立足传统基础上广采博取的产物;陈佩秋孜孜不怠、师古开新的艺术历程,经历了传统中国画数度面临困境的时代。作为一名在新式教育体制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家,陈佩秋的艺术之路对其后任一位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实践者都不乏参考意义:她既执着于传统又不迷信于传统,无论是画家画还是文人画,只要是对自己有所裨益,皆可成为她师法的榜样;她既坚守传统绘画的本位又以开放的胸襟接纳西方的绘画艺术,无论是古代的燕文贵、王蒙还是近代的莫奈、毕沙罗,只要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启发,皆能成为她灵感的源泉。

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陈佩秋堪能睥睨千古,因为在她以前,非但鲜有女画家能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达到如此深广的境地,并且她的绘画比诸中国绘画史上历代大师巨匠的作品,亦无愧色。在女性画家广泛崛起的二十世纪中国,陈佩秋在传统绘画的领域创造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艺术成就。探索陈佩秋的艺术发展之路,不但能够揭示其艺术成果的成长奥秘,而且更能为今人于中国画领域的守成与发展,提供可贵的借鉴。

佩秋先生曾偶然对笔者说过:若不是为了画画,如今自己应会在国外享受悠闲的生活。这并非虚言,而是一句平淡的实话。她曾抛弃过令人称羡的富有生活,在临近建国时毅然选择留在了大陆,目的只是为了继续自己的画学生涯,而她与一代宗师谢稚柳先生的结合,也是缘其过人的学识和才情……陈佩秋以她一生的精力和才情,换得了在艺术王国里自由驰骋的机会。

因热爱艺术而舍弃富贵,这似乎是中外文艺家笔下小说里的故事,但这确确实实是陈佩秋曾经做出过的选择,尽管她自己对此并不在意,她的友朋大多对此也不甚了了,但正是这种视富贵如浮云而执着于所热爱之事业的精神,对于陈佩秋的艺术生涯具有了非凡的意义。在我看来,这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决定了陈佩秋独特的“天才观”。

一次偶然的机会,佩秋先生曾与笔者说“天才”,她的看法极其出人意料,云:“热爱即天才。”当时我并未在意,料想这是老先生一时兴到的随性而言,但事过境迁,却越发深切地体悟到此话的含义。后来偶读先贤陆象山借科场得失对古老的“义利之辨”的一番阐发,却发现佩秋先生的观点与之居然惊人的相似,这充分体现了不同领域的大家的体物之深。陆象山的这番议论是针对入世为官的人员而发,他认为:同为科场中的举子,却有着不同的志向,有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的人则是为了升官晋级的目的,前者属于“天下为公”的“义”,后者则属谋一己之私的“利”。同样一件事因不同理想的人,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佩秋先生所谓的“热爱”,与陆象山所阐述的志向在性质上相当。

换言之,热爱予否,会对其所从事的事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因热爱而走上从艺之路,那么往往穷其一生致力于此,以自己的所爱为首要追求,不易世间的名利所左右;反之,如果仅是为了博取艺术家的名誉、地位乃至经济利益,那么必然会随着流行的时尚不断变幻自己的取向而最终迷失自我。陈佩秋的“天才观”中固然含有陆象山所说的“义”与“利”的成分,但同时也涉及关于艺术“真”与“伪”的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才”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着眼于智商和能力,而陈佩秋所说的这个“天才”,则主要的体现为艺术情感和艺术表现“真”与“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艺术上这或许是比“智”与“能”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离开了情感的“真”,艺术表现中的“美”与“善”只能沦为空话。

其二,这决定了陈佩秋不尚虚玄的艺术观。

她一生作画,却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追求,而绝不为流行的时尚所动。换言之,在实实在在的业精于勤(包括实践和理论)的努力和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格调之外,她并不相信在此之外还有什么玄妙的东西能够左右艺术的品位。

在陈佩秋的画学生涯中,至少经历过三个时代艺术趣味的大变迁:其一是文人画传统的遗存,其二是突出政治的年代,其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时尚。她始终以我为主而绝不仰俯于时尚:她赞赏文人画追求超逸的立意和格调,但却绝不妥协于当时草草率易的“流行画风”;她主张深入生活的“行万里路”,却从不迎合时髦与压力;她刻意吸收印象派的绚丽色彩,却对风靡一时的西方现代派画风始终保持谨慎的看法……总之,她一如既往地坚信并追求着自己的所爱,做实实在在的研究,用实实在在的功夫,绝不将自己的艺术依附于时尚,这最终促使她在艺术上提出了美与难理想。

陈佩秋是从艺术院校中走出来的新一代中国画家,不像谢稚柳那样更多具有传统文人画家的气质,她的着眼点,始终在艺术本位。陈佩秋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其所创造的艺术一要有新意,二要有难度。事实上,这两者都是艺术家成其为艺术家的要素,“新”是指的在艺术上不随人仰俯,敢于创造;“难”则是艺术家区别于非艺术家、业余艺术家的专业保障。两者都不能偏废,没有创造,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层面,缺乏专业技能,则不可能称为专家。

其三,这决定了陈佩秋在艺术追求上高度的自信心、卓而不群的创造力和华贵清新的艺术格调。

事实上,上文阐述的种种观念和主张,其实都要归结于陈佩秋高度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从根本上还是源于她的出身以及超迈的个性,并且激发了她勇于开拓的创造力。正是这种自信,令她看淡了人间的富贵和虚名,我行我素地追求艺术;正是这种自信,令她脱出时流,自由自在地在表现自己的艺术;也正是这种自信,令她如入无人之境将她所崇尚的那种一度被尘封了的清新华贵的艺术格调,推向前人不曾企及的领域。

陈佩秋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图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