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壶艺大师许四海今晨去世,从“拾荒少年”到“江南壶怪”,一生和壶结缘

发表于2020-06-05 19:55:22 | 244次阅读

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壶艺大师许四海今晨6:06因病抢救无效,离开人世,享年74岁。

许四海之子许泽锋透露,亲朋好友悲痛欲绝的同时,将遵照父亲生前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谨择于百佛园家中莲花阁内设置简堂悼念。

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出生,号称“江南壶怪”。这不仅因为他是享誉海内外的紫砂陶艺大家,更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

据《支部生活》记者张志萍两年前对许四海的独家专访,上世纪50年代末,在长宁区周家桥苏北里棚户区附近,有个14岁的少年经常来这里捡垃圾,也就是苏北方言俗称的“拾荒”,他就是许四海。因为家里穷,他和相依为命的母亲住在苏北里的一个草棚里,4元钱的房租,靠拾荒得来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从部队转业后,许四海来到了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并得到著名国画大师唐云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的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也是唐云唯一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1980年,由唐云书画、许四海烧制的师徒合作“云海合欢壶”,成为壶界经典。

1984年,为了自己钟情的紫砂事业,许四海选择了离职创业,筹备创建宜兴紫砂二厂。负责制壶技术紫砂雕塑组的许四海赤手空拳,从刚开始的几个人,逐渐增加到之后的四五十人;一年后,产值达25万美金。

1985年,许四海创作了紫砂滴水“夏意”壶。水壶是个“苦瓜”,上面爬了一个知了在吸苦瓜汁,取名“夏意”,寓意是“夏天的意境”,参加首届全国陶瓷作品展。经过无记名投票,以98分的高分获得金奖,并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自此,许四海的每件作品都成为海内外紫砂壶具收藏家争购的对象。

1992年,当初那个“拾荒”少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2009年,他又打造了一座占地约46亩的“百佛园”,园内有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中国茶圣博物馆、茶叶加工工场、紫砂壶生产制作工场、窑场等,形成了一个集旅游、参观、实习、教学、陶瓷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基地。

2010年,接受世博会任务的许四海曾五天五夜不休息,研制出18式融合了世博元素、上海元素、中华元素的30多把紫砂世博壶。这些世博壶,将传承中华数千年历史的汉字,与中国传统手工紫砂工艺珠联璧合,成为精品茗具。

2016年5月15日,在许四海70周岁生日到来前夕,事业处于巅峰时刻的他选择了“封印”。

许四海受清代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作品影响,与唐云、谢稚柳、程十发、胡问遂等书画家合作,将壶艺与书、画、篆刻等艺术糅合,制作了许多书画壶,其中“海春壶”“寿翁壶”“啸天壶”“云海壶”堪称一绝;与台湾李奇茂教授合作的“秦权壶”,上有韩天衡题“珠联璧合”,此壶被顾景舟编选入《宜兴紫砂珍赏》。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图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0/200
留言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