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华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南大学"湘雅名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李康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0 年 3 月 25 日 9 时 26 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 67 岁。3 月 25 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官方公众号上宣告了这一沉痛消息。
李康华教授 1953 年 7 月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1972 年进入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留湘雅医院骨科工作。1993 年至 2001 年担任骨科副主任和骨科研究室副主任,2001 年至 2004 年任骨科研究室主任;2004 年至 2008 年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2008 年至 2012 年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脊柱外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担任《中华骨科杂志》等 15 家专业期刊常务编委、编委,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等多种学术职务。
李康华教授把毕生经历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骨科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奋斗在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一线。80 年代初,他率先使用哈氏棒加钢丝捆扎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定骨折,有效解决了哈氏棒固定容易脱钩的缺点。他在国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诊治原则方法,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1983 年成功完成一例完全离断 11 小时的上臂再植手术,引起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他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同种异体肌腱库和同种异体关节库,并开展了湖南省首例"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椎间盘置换;首次在亚洲开展同时三节段腰椎间盘置换术。他提出"长骨骨折三维固定"新理论并主持研制"三维接骨板"获得国家专利和湖南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新时期湘雅骨科空前团结,开拓创新,人才辈出,成果丰硕,首批跻身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国骨科学界影响日益扩大。他承前启后,尊重前辈,提携后学,他培养的 109 名硕博士研究生大多数已成长为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的栋梁之才,他的学术著作被高等院校当作示范教材,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广泛发行。他发扬光大了湖南与湘雅的骨科事业,他是新时期湖南省和湘雅骨科的领路人和开拓者,为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康华教授视责任重如生命,用大医精诚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光辉人生,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湘雅牛",是党和人民的好医生。2008 年汶川地震,国难来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李康华教授置生死于不顾,主动请战,带病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作为湖南抗震救灾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重灾区冒着强烈余震的风险,每天连续工作 18 个小时以上,为灾区伤员做了 61 台大型高难度骨科手术。每天工作间隙还要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凭借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医术为救治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李康华教授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受到了灾区人民的广泛好评,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
李康华教授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百年湘雅精神的生动诠释。他的一生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治学严谨、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一生,是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一生。他的生命历程远远超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独善其身的范畴,而是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与社会和科学的进步、与人民的健康福祉紧密相连。
李康华教授音容宛在、风范长存!他的精神和品德永远是百年湘雅和我国医学界与教育界的宝贵财富!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分享,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及官方媒体所有,本网不承担文章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